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浅析创意行为在少儿美术培训中的取舍

Tag:新闻动态 2021-06-21 11:33 阅读:

少儿美术培训是一项具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活动,既能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又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方式。该文从构图走向、色彩表现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少儿美术培训案例,论述少儿美术培训过程中创意行为取舍的必要性,以期为以后的少儿美术培训积累经验。

1、构图走向

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在翻阅绘本图书时往往不会特别关注拿的书是正方向还是反方向。曾有人提出,通常情况下,儿童并不在乎物体的空间摆放位置。最近,另一个研究表明,对于儿童来说,正挂在墙壁的图像比倒挂的图像更容易被他们识别。当知觉形象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时,视觉对象的识别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知觉形象的修正影响,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数据,且并不是所有的画面都需要按传统意义上的正方向摆放。

儿童的构图方式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新鲜感和趣味性,这是因为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山川、树木、楼房、汽车等都是以地面为参考的,当他们看到倒立的人或动物时,往往会感到讶异。但是,这样的束缚在空白的绘画纸上往往就不复存在了,因为在空白纸上,空间方向完全由创作者把控。

2、色彩表现

笔者在少儿美术培训实践中发现,一名4岁的儿童对紫色非常钟爱,无论是手工课、绘画课还是集创课,她的画面中总是充满了紫色,或者说是用不同明度的紫色堆叠起物象,从而使呈现出的画面效果较为单一。在这时,少儿美术培训教师应该思考是劝她放弃使用紫色,还是鼓励她继续保持这样的行为。教师如果任由其在在画纸中堆叠紫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不符合逻辑的。

基于视知觉理论,粗大的笔触和淋墨式的架上作品虽然让儿童在创作过程中获得了酣畅快感,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作品的呈现效果或许难以达到儿童的心理预期,这会使儿童的心理受到一定的影响,打击他们的创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可能使儿童只会画出单一色彩的物象。这样看来,儿童在不同心理状态下画出的画作,又会反过来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儿童表现他们感知到的物象世界。

无论是美术教室中的设备还是少儿美术培训教师的思想,同样都应该是足够全面的,并足以应对变化。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出完善的人格。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并在文章开始处标注以下信息

作者:dmpgy

消息源:大墨蒲公英